政策资讯

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政策资讯
全部 80 国际热点 39 政策资讯 13 中心动态 23 分中心动态 5

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重磅升级!新能源合作成热门赛道,企业如何抓住非洲市场千亿商机?

时间:2024-09-08   访问量:1019

090814.jpg


2024年9月4日至6日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九届部长级会议,掀开了中非关系加强的新篇章。此次活动汇聚了来自 53 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代表团以及非洲联盟 (AU) 委员会的官员,强调了中非合作论坛的历史成就和未来发展道路。24 年来,中非合作论坛已发展成为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克服了经济衰退、新冠肺炎疫情和日益动荡的国际形势等全球挑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非合作已成为国际合作的有效典范,促进了各方的和平、发展和共赢。


090815.jpg


2024 年峰会最突出的主题之一是能源合作,特别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和环境可持续性。中国和非洲都认识到能源是非洲大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通过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中国承诺支持提高非洲适应气候的能力,提供新能源技术、清洁能源项目和绿色工业发展。这些举措反映了中国作为可再生能源全球领导者日益增长的作用,以及其帮助非洲减少碳足迹的承诺。


中非能源合作的重要支柱在于双方共同致力于绿色发展。中国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承诺在非洲实施 30 个清洁能源项目,并设立绿色产业链发展专项基金。中国将努力建立环境保护平台,包括灾害预防、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荒漠化防治。这些项目旨在提高非洲管理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能力,特别是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水力发电。


090816.jpg


此次峰会对能源合作的强调也建立在此前会议成果的基础上,例如 2021 年在达喀尔通过的《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以及 2023 年在内罗毕举行的非洲气候峰会。中国愿意通过可再生能源手段支持非洲实现能源独立,这与提高整个非洲大陆能源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的更广泛战略息息相关。中国和非洲认识到因地制宜制定项目的重要性,旨在在各自的能源发展战略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加强合作和联合研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支持非洲联盟发展署 (AUDA) 的大陆电力系统总体规划。该框架与非盟的《2063 年议程》相一致,后者是一项战略愿景,旨在改变非洲的基础设施和能源部门,以支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该计划对于提高整个非洲的能源可及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确保更多社区受益于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090817.jpg


此次峰会最令人鼓舞的成果之一是中国承诺投资非洲各地的可再生能源项目。这些项目多种多样,侧重于利用各种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绿色氢能。可再生能源融入非洲电网代表着非洲大陆的一次变革,非洲大陆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化石燃料等传统能源。


为促进这一转型,中国正根据非洲国家的具体需求提供专门知识、金融投资和能力建设项目。重点不仅在于能源生产,还在于改善输配电网络,使其更加高效可靠。这有望增强非洲社区、企业和能源领域专业人士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他们的权能。


例如,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将在能源伙伴关系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在太阳能技术开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这些专业知识将与非洲国家分享,以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厂以及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这些系统特别适合传统电力基础设施往往不足的农村和偏远地区。


090818.jpg


非洲与中国的能源合作还延伸到发电以外的行业。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有望促进节能技术、新技术产业和低碳计划的发展。通过将非洲与绿色产品的全球供应链连接起来,中国和非洲旨在打造一个更可持续的工业基础,不仅能满足当前的能源需求,还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支持非洲工业转型的关键举措之一是中非能源创新合作加速器项目。该项目将支持整个非洲大陆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鼓励合资企业和分享最佳实践。最终目标是加强非洲的工业能力,同时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投资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技术,非洲国家可以创造更加多样化和可持续的能源结构。


090819.jpg


2024 年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凸显了中非关系的深度以及双方对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等全球挑战的共同承诺。能源合作,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是这一伙伴关系的核心,为非洲提供了一条实现可持续工业增长和能源独立的道路。


中国对非洲能源部门发展的支持是全方位的,涵盖绿色能源技术、核能治理以及促进可持续投资的政策框架。通过这些努力,中国和非洲不仅加强了双边关系,而且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气候行动的更广泛目标做出了贡献。


中非合作的未来是互利共赢的,共享专业知识、创新解决方案和联合项目将继续推动能源领域的进步。双方展望下一阶段的合作,重点仍然是为所有人建设一个更可持续、更具韧性和更繁荣的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或其他公众平台,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中非商机

上一篇:一带一路·拥抱非洲,为什么非洲市场对中国私营企业至关重要

下一篇:全国首个招商引资“正面清单”被湖南“抢发”了!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